【本週頭條】新冠疫苗運抵華州 各界謹慎樂觀

本週頭條
本週頭條
【本週頭條】新冠疫苗運抵華州 各界謹慎樂觀
Loading
/

(大紀元記者李容真西雅圖編譯報導)從上週開始,用於對抗新冠病毒(又稱中共病毒)感染的疫苗開始陸續投入使用。預計到年底,華州將得到至少20萬隻疫苗。根據生產廠家輝瑞(Pfizer)製藥公司的說法,接種疫苗後能把被病毒感染的機率減少95%,換句話說,如果在未接種疫苗的條件下,一萬人中會有一百人被病毒所感染的話,那麼接種了疫苗之後,一萬人中就只會有五個人被感染,而且接種疫苗後大多數人不會出現明顯的副作用。

目前聯邦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還不允許十六歲以下的人接種疫苗。由於製藥公司的生產能力有限,華州得到的第一批疫苗將優先分配給在防疫第一線工作的醫護人員;然後是其他一些高危人群,包括年長者、教育工作者、餐飲業從業人員和警務人員等。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可能還需要再等幾個月才有機會接種疫苗。

華盛頓大學醫學專家克里斯·莫里(Chris Murray)對媒體表示,疫苗雖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抗感染作用,但是公眾還是需要繼續嚴格遵循防疫守則,特別是要限制聚會的規模和堅持戴口罩,以確保在冬季不出現病毒大流行。 他估計,在明年4月之前都是病毒感染的高峰期,要等到4月以後,天氣轉暖和接種疫苗的人數逐漸增多,新增的感染病例數才會開始下降。

病毒可以說是自然界中最簡單的生命形式。 病毒可以感染幾乎所有的細菌和動植物,但它們必須靠感染寄生在其它生命體的活細胞中,藉助細胞的結構、「原料」、能量與酶系統生活。新冠病毒是一種單鏈核糖核酸病毒,這類病毒從遺傳學性狀來說,是非常容易變異的。這就要求與之相關的疫苗和藥物需要不斷更新換代,這個速度不能慢於病毒變異的速度。

對病毒,沒有特效藥,只能依靠自身免疫系統產生抗體。接種疫苗防病毒的原理是:當疫苗注入人體後,人體會把它或其產物當成病毒對待,產生多種抗體中和它,把病毒鎖死。這種抗體和病毒結合體會被免疫細胞識別,被吞噬、消化掉,結果是抗體和病毒同歸於盡。多次接種疫苗,人體反覆產生大量抗體後,機體會把抗體的製造方式記憶在免疫系統中。一旦被真的病毒感染,免疫系統被激活,迅速產生大量抗體消滅病毒,人就會康復。

但是醫學界有人擔心,接種針對中共病毒的疫苗可能會適得其反,說不定會讓免疫系統失效,增大病毒對人體的危害。他們認為,當針對病毒的疫苗接種人體,人會產生相應的抗體對抗病毒疫苗。但是,如果此時人產生的抗體少或質量差,就不足以對抗真的病毒的感染;在這種情況下,抗體不僅無法中和病毒,反而會與病毒結合,成了它們的載體。這樣病毒鑽進抗體。加強了病毒的複製或感染能力,增強了病毒的毒性,導致感染者病情加重。這就是抗體依賴性免疫加強反應,即ADE(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它還可以發生在第二代、第三代病毒上。

接種疫苗後還可能誘發肌體產生CS(Cytokine Storm)效應,也叫免疫風暴。這是因為疫苗注射後誘生的抗體,會被免疫系統記住,當再次感染該種病毒,無論是原病毒還是變異的病毒亞型,都可能引起免疫系統反應過度,將正常的組織作為入侵者而進行攻擊,從而引起自體免疫疾病。嚴重的會死亡,形成免疫自殺。

當然,醫學專家的這種擔憂不見得會成為現實。但是由於病毒會不斷變異,可能會導致相關的疫苗僅能對人體起到階段性的、表面上的保護作用,而不是長期、徹底地保護人體免受病毒的侵襲;況且疫苗有無法避免的副作用或者安全性問題。

疫苗不見得管用,人體本身經歷過感染後產生的抗體,對再變異的病毒也沒用。歷史已經警告過人類,古羅馬大瘟疫的經歷者伊瓦格瑞爾斯這樣寫道:「有些人感染了一兩次又康復了,但是等待他們的,不過是第三次感染以及隨之而來的死亡而已。」

目前,在華州乃至全國都有不少人對接種疫苗持觀望態度。因此,社會各界還不能放鬆防疫工作,眼下疫情正處於上升階段,未來會如何變化,疫苗的實際效用究竟如何?現在還很難說。

責任編輯:舜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