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號美國政府將小米集團等九家中國公司加入“與中國軍方相關”黑名單。根據《1999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第1237條,這些公司將受到美國新的投資禁令的限制,該禁令將迫使美國投資者在今年11月11日之前剝離其所持有的這些公司的股份。第二天,小米股價開盤大跌14%。
小米集團今日發佈公告,公告表示“公司確認並非中國軍方擁有、控製或關聯方,亦非美國NDAA法律下定義的中國軍方公司。將會採取合適的措施保護公司和股東的利益。”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今第二天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一系列的譴責,他特別指出,美國有軍民融合政策歷史,川普政府這個制裁再一次向世人展示甚麼是單邊主義、雙重標準和霸凌行徑。中方敦促美方撤銷上述決定。
趙立堅這個講話其實是默認了小米集團和中國軍方相關,他的意思是美國能搞軍民融合為什麼中共不能搞?那我們就看一看美國的軍民融合和中共的軍民融合有什麼不同。
美國軍民融合政策歷史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美國政府鼓勵軍企進行併購重組,並出台法律法規,讓軍用企業進入民用市場化解軍工過剩的產能,降低軍工的准入門檻,由此來降低軍品採購成本。
在政策法規的扶持下,在20世紀初,大量的集軍事和民用的公司企業在美國本土內相繼成立:
1899年的電力船舶(通用動力前身);
1916年太平洋航空製品公司(波音前身)
1922年美國器械公司(鐳神前身)
1925年克萊斯勒汽車公司
1939年麥克唐納飛行器公司
在二戰時期,由於戰時需要,這些軍工企業又轉而全部生產軍品,在1943年,二戰即將結束,美國也進行了一些經濟調整計劃,因為戰後,汽車、電器等消費品的需求逐步增加,一批戰時兵工廠重新開設民品生產線滿足民用市場需求。
但到了1947年後,冷戰時期,美蘇軍備競賽,軍工產業的核心從製造向研發轉變,產業創新在航空航天、電子等領域快速推進,軍工產業被放到極端重要位置。那時候美國又制定了“軍民分離”的國防採辦製度,針對國防採辦和民用採辦,分別頒布《武裝部隊採購條例》和《聯邦採購條例》兩套不同的法案,使得軍工市場幾乎完全獨立於民用市場。
“軍民分離”的製度造成國防工業和民用工業資源佈置重複,搞成了很大浪費。因為軍工這邊的體制類似於國有體制,政府在軍工上的大投入,並沒有得到豐厚的經濟回報,國防研發費用佔政府科研經費的70%,所創造的價值卻僅佔GDP的6%。這個事實就是說明國有企業在哪都是低效的,因為人性是一樣的,在美國也是一樣。
冷戰結束,美國國家戰略轉向經濟建設。此後的20多年,美國軍民融合駛入快車道。政府鼓勵高校、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同時降低民營企業進入軍工領域的門檻,從而降低軍品採購成本,如波音公司的軍民用飛機可以共線生產。
今天的美國“矽谷”被認為是全球高科技產業和創新的策源地,事實上,其早期的產業發展直接受益於美國國防部的直接投資和源源不斷的訂單支持。上世紀70年代,在美國半導體工業發展的早期,其產品幾乎全部由國防部採購,巨額的國防採購不僅為新技術企業提供了最初的市場,同時,也促進了軍事技術向民用產品的轉化。
再看看中共這邊,近年來,中共大力推進所謂的「軍民融合」政策。中共推行「軍民融合」的目的,一方面是想從民企中引入資金和技術支援軍工,另一方面利用民企的幌子竊取外國技術。
中共已在軍費上投入了巨量資金,如果中共公開提升軍費在GDP中的比重,容易引發國際聚焦。這麼一來,打著「軍民融合」的幌子,吸引民間的資金轉為軍用,這就是中共的一個辦法。
第二個原因是,打著民企的幌子,到海外竊取商業機密。我以前做過的節目裡談到過中共間諜的問題,中共軍方本身就派很多科技人員來美國的各個大學和研究機構,來偷取技術,而且他們在入境的時候都隱瞞自己軍方的身份,那如果用民企的掩護來偷技術,這樣的做法會更加隱蔽。
針對這種現象,美國6月1日起禁止「現在或曾經與執行或支持中國『軍民融合戰略』的實體」有關聯的、以F或J非移民類簽證來美國的任何中國公民(讀本科的除外)入境。 」正申請赴美深造,或已經在美深造的,來自中國的在理工科領域讀研讀博人員,很大一部分可能來自 「執行或支持」這一「軍民融合戰略」的共建高校。
雖然中共宣稱的軍民融合基於美國模式,但是做法完全不一樣,中國公司在被中共政府要求時,只能答應,別無選擇。中國公司也被鼓勵參與猖狂的知識產權盜竊,而美國政府卻不會鼓勵公司這樣做。
一個軍民融合例子是,中國私企北京海蘭信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2004年起,它就利用來自歐洲和加拿大的一系列交易來打造中共軍隊,包括為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貢獻技術。它在2016年收購了一家名為Oceanworks International Corp.的加拿大公司後遇到了麻煩,這家加拿大公司以美國海軍為客戶。
根據一份美國法庭的提交文件,加拿大官員們曾於2017年要求海蘭信撤資,並規定海蘭信不能接觸Oceanworks的“專有技術,商業秘密或機密信息”Oceanworks高管格倫·奧默·維烏(Glen Omer Viau)及其公司表示認罪,他們被指控與中國(中共)不當分享有關美國海軍潛艇營救系統的技術信息。
有意思的是,海蘭信在其中文網站和公司文件中還吹噓自己在中共國防工業中的作用。
小米集團與中共軍方到底有沒有關聯,小米創辦人雷軍,他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身份,金山軟體公司董事會主席,北京金山軟體是中國最早的互聯網企業之一。金山三位創始人,求伯君、雷軍和張旋龍。事實上,金山軟體的創始人不是求伯君和雷軍,真正創立金山的,是張旋龍,據百度百科,張旋龍現任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監事會監事長,被譽為“中關村教父”,北大方正創始人之一,金山公司創始人,眾所周知,王岐山任內曾將方正案定性為“高校腐敗的第一大案”,其係列窩案深涉江澤民曾慶紅貪腐集團的令計劃案。
張旋龍的父親張鎧卿,上海同濟大學畢業,作為解放軍南下服務團進駐福建。 1972年張鎧卿移民香港做中港貿易生意。大家知道,80年代初,西方國家依然限制中國的技術進口,香港是唯一一個窗口。張旋龍的父親因一些關係,可以從國外拿到芯片。中共國防科工委,都找張旋龍的父親,讓他通過私人關係從美國帶芯片,然後帶進大陸,用在了潛艇、衛星等軍事方面。國防科工委和長城工業公司的人對張旋龍的父親講:“老從你這拿芯片也不是事,你還不如成立家公司,我們從你這買。” 香港金山公司由此誕生。張旋龍開始協助父親經營金山公司,專門做芯片生意,並在日後接掌金山。
1988年,求伯君從北京四通離職,加入金山成為金山的“靈魂人物”。 1991年,雷軍獲邀加入金山工作。 1994年,張旋龍成立北京金山軟體。
後來被稱為金山軟體“靈魂人物”的求伯君,畢業於中共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2001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受到江澤民親自接見。
金山軟體前身香港金山創辦人──張旋龍的父親張鎧卿,有中共軍方背景,金山軟體的創始人張旋龍,從做軍方、軍工央企生意起家,金山軟體“靈魂人物”求伯君,同樣有軍方背景。
根據2013年英媒《歐洲每週技術》獨家披露,中共有一大群組織從事惡意的“零時差攻擊”行動,並點名金山等中國軟體,不僅成為中共黑客經常使用入侵其他國家包括軍事機構在內網站的工具,還為中共政府收集信息,監視包括法輪功成員在內的一些異議人士、維權人士等,充當中共特務角色。
小米集團主營業務賣手機,但另有龐大的資本運作,雷軍成立了三個投資財團,包括小米集團、小米長江產業基金、順為資本,目前累計投資了上百家公司,而且順位資本是銀河航天的主要投資人,銀河航天本身就有軍方背景。
中共黨媒人民日報2015年6月30日刊文,特別介紹小米公司黨委成立大會舉行,並稱中國的《公司法》規定:“公司應當為黨組織的活動提供必要條件。”
中共黨國體制,黨規凌駕中國所有法律,必要時,中企及其所謂實控人都在中共黨政軍控制下,小米其實無法保證自己可以例外。所以小米被制裁併不讓人感到意外,儘管他自己喊冤。
《國防授權法案》(下簡稱“NDAA”)是美國國會授權每一財年美國國防部的年度預算、美國能源部核武器項目的年度預算、情報機關中涉及國防部的相關活動、以及其他政府部門與國防相關的年度預算的法律依據。除此之外,NDAA還就國防相關的政策和限制、以及一些國防相關的政府行政問題作出規定。第一部NDAA於1961年通過,此後每一年,美國國會都會針對下一財年的國防預算起草並通過一部新的NDAA。
1998年10月17日,美國時任總統克林頓簽署了《199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根據其中第1237條規定,美國國防部長應與司法部長、中央情報局局長和聯邦調查局局長進行磋商,在該法頒布之日起90天內確定直接/間接在美國或其任何領土及屬地運營的中國“涉軍公司清單”,並公佈於《聯邦公報》。故美國所謂的“涉軍公司清單”也被稱為“1237清單”。
2019年9月11日,四名美國參議員致函國防部長,向其說明中國的“軍民融合”政策以及中國對美國國家安全帶來的威脅,建議並敦促國防部長利用包括《199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在內的所有法律授權的方式來打擊中國對美國國防工業基地所謂的“間諜活動,2020年6月24日,美國國防部公佈了致參議員Tom Cotton的回信,其中首次公開了根據《199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編制的“1237清單”,清單中包含了20家中國頂尖科技和製造企業;2020年8月28日,美國國防部又公佈了第二批11家中國企業的名單,共計31家中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