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起點於每年公曆11月22日或23日,太陽位於赤緯-20°16’,到達黃經240°。在美國,這個時候基本上是感恩節期間,忙碌了一年的人們在這個時候漸漸放慢了自己的節奏,準備好火雞,用最溫馨的氣氛來擁抱感恩節。
“小雪”節氣間,夜晚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北偏西(相當鐘面上的10點鐘)。每晚20:00以後,若到戶外觀星,可見北斗星西沉,而“W”形的仙后座升入高空,它代替北斗星擔當起尋找北極星的坐標任務,為觀星的人們導航。四邊形的飛馬座正臨空,冬季星空的標識——獵戶座已在東方地平線探頭了。
古籍《群芳譜》中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就是說,到“小雪”節氣由於天氣寒冷,降水形式由雨變為雪,但此時由於“地寒未甚”故雪下的次數少,雪量還不大,所以稱為小雪。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
小雪時節已進入初冬,天氣逐漸轉冷,地面上的露珠變成嚴霜,天空中的雨滴就成雪花,流水凝固成堅冰,整個大地披上了一層潔白的素裝。但這個時候的雪,常常是半凍半融狀態,氣象上稱為“濕雪”,有時還會雨雪同降,這類降雪稱為“雨夾雪”。
中國古人將“小雪”分為三候:“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意思是說此時彩虹不會出現了,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寒的季節。
醃臘肉
民間有“冬臘風醃,蓄以御冬”的習俗。小雪後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乾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這個時候人們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把多餘的肉類用傳統方法儲備起來,等到過年時享受美食。
打糍粑
在中國南方某些地方,還有農曆十月吃糍粑的習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搗爛後所製成的一種食品,是南方一些地區流行的美食。
吃刨湯
小雪前後,湖北土家族人又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給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熱烈的氣氛。吃“刨湯”,是土家族的風俗習慣;在“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中,用熱氣尚存的上等新鮮豬肉,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稱為“刨湯”。
醃菜
老南京有句俗語,“小雪醃菜,大雪醃肉”。過去受條件所限,冬天新鮮蔬菜很少,價格也貴,因此大家習慣於在小雪前後醃菜,冬天就靠著這些醃製食品下飯。
養生保健
在中國北方,小雪時節,一般的人家都要吃涮羊肉。一般的小雪節氣裡,天氣陰冷晦暗光照較少,此時容易引發或加重抑鬱症。這個季節宜吃的溫補食品有羊肉、牛肉、雞肉等;宜吃的益腎食品有腰果、芡實、山藥、栗子、白果、核桃等。
小雪時候適當進補可平衡陰陽,但進食過多高熱量的補品,會導致胃、肺火盛,表現為上呼吸道、扁桃腺、口腔黏膜炎症或便秘、痔瘡等。因此。進補的時候尤其要注意是否符合進補的條件,虛則補,同時應當分清補品的性能和適用範圍,還應再吃些性冷的食物,如蘿蔔、松花蛋等。
氣虛者的補法
所謂氣虛即氣不夠用,動則氣喘、體倦、懶言、常自汗出、面色眺白、舌淡白、脈虛弱無力。氣虛之人可選用人參進補。人參性溫、味甘微苦,可大補元氣,是補氣要藥,《本經》謂“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近代研究證明,人參可調節網狀皮膚系統功能,其所含人參皂甙。確實具有抗衰老作用。使用時。可用人參一味煎湯,名獨參湯,具有益氣固脫之功效,年老體弱之人,長服此湯,可強身體。人參若切成飲片,可補益身體,防禦疾病,增強肌體抗病能力 。
血虛者的補法
所謂血虛,即是營養人體的物質不足,不能發揮濡養人體的作用,表現為不耐勞作、面色無華、蒼白、且易健忘、失眠、舌淡、脈細。血虛體質者當選龍眼肉進補。
詩詞
《春近四絕句》(黃庭堅)
小雪晴沙不作泥,疏簾紅日弄朝暉。
年華已伴梅梢晚,春色先從草際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