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思遠)歡迎您來到「華州城市巡禮」。今天我們要給您介紹的城市是多次登上“美國最宜居城市”排行榜的Bellevue。
Bellevue和西雅圖隔湖相望。南北狹長的華盛頓湖(Lake Washington)把西雅圖和Bellevue東西分隔。在華盛頓湖上,有全世界最長和第二長的兩座浮橋連接西雅圖和Bellevue。這裡的人們對浮橋的偏愛是有依據的。華盛頓湖的湖底是鬆軟的淤泥,如果建成像金門大橋那樣的懸索橋或者斜拉橋,成本會非常高。另外,高聳的塔樁也會破壞華盛頓湖的風景。所以,浮橋成了這裡最好的選擇。
顧名思義,浮橋就是浮在水面上的橋。最早的浮橋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那時候的人們把船首尾相連,在上面鋪上木板,就成了行人或者軍隊可以通行的浮橋。華盛頓湖上的兩座浮橋當然比這要複雜的多。其中最長的520浮橋長達7700英尺,也就是2.3公里。77個巨大的水泥箱浮在水面上,支撐起了整座橋的結構和重量。再由58個錨把這些水泥箱固定在湖底的基岩上,使得這座浮橋可以抵抗時速89英里/140公里的狂風。根據設計,這座橋將來還可以供輕軌通行。
不過,對Bellevue的發展做出最大貢獻的還要算520浮橋南邊不遠處,搭載I90州際公路的浮橋,也叫華盛頓湖浮橋(Lake Washington Floating Bridge)。在1940年華盛頓湖浮橋開通之前,Bellevue只是一個小鄉村。19世紀中後期,一些西雅圖的居民開始渡過華盛頓湖,來到現在的Bellevue地區定居。慢慢的,這裡出現了大片的農場和果園。快速發展的西雅圖需要糧食和新鮮的蔬菜水果,Bellevue就成了西雅圖的糧倉。到1900年,Bellevue的居民有400人,其中大部分是農民。
進入20世紀,Bellevue的城市化進程開始加速。1907年,Bellevue的居民第一次用上了電話。1913年,可以搭載汽車的渡輪開通。從西雅圖開出的渡輪每15分鐘一班,上層是人,下層是車,十幾分鐘就可以橫渡華盛頓湖。船到了碼頭之後,司機啟動汽車,魚貫而出,踏上東岸的土地,開車從西雅圖到Bellevue變成了現實。1925年,Bellevue舉辦了首屆草莓節,吸引了3000人參加,大部分是來自湖對岸的西雅圖。如今,Bellevue仍然在每年六月的最後一個週末舉辦草莓節,來紀念本地種植草莓的歷史。
1940年的華盛頓湖浮橋開通之後,橫渡華盛頓湖的輪渡服務逐漸停用,那時候通過浮橋去西雅圖基本上和現在一樣快。二戰之後經濟快速發展,房地產市場空前繁榮。廉價的土地和便捷的交通大大增加了Bellevue的吸引力。1950年,Bellevue人口超過6000人。到了1970年,更是超過了6萬人,是20年前的十倍。從八十年代開始,大量公司落戶Bellevue,包括本地的能源企業Puget Sound Energy,電信公司T-Mobile,和美國最大的卡車製造企業PACCAR。在距離Bellevue不遠的Redmond設立總部的微軟也是Bellevue最大的雇主。到2000年,Bellevue的工作機會已經超過了本地的常住人口數量,成了本地區的第二個經濟中心。
Bellevue這個名字其實來自於法語,是英文Beautiful View,也就是美麗的風景的意思。這裡東臨Lake Sammamish,西臨Lake Washington,站在高處可以眺望東邊的Cascades山脈和南邊的Mt. Rainier/雷尼爾雪山。這裡的居民以白領為主,教育水平和收入都比較高。緊鄰Bellevue的Medina社區更是財富的代表。全世界的前兩大富豪,亞馬遜的創始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和微軟的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以及他們的家族,都在Medina區擁有自己的豪宅。2008年,CNN財經頻道把Bellevue評為全美最宜居的城市。2010年再次排在第四位。2014年,Bellevue進入USA Today全美最宜居城市排行榜的第二位。短短150年的時間裡,Bellevue就完成了從森林,農場,郊區,到全球化城市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