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七個節氣,秋季的第五個節氣。斗指戊;太陽到達黃經195°;在每年公曆10月7日-9日交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此時氣溫較“白露”時更低,露水更多,日帶寒意,故名“寒露”。
寒露以後,北方冷空氣已有一定勢力,我國大部分地區在冷高壓控制之下,雨季結束。 從氣候特點上看,寒露時節,南方秋意漸濃,氣爽風涼,少雨乾燥;北方廣大地區已進入深秋或即將進入冬季。各地露水增多,氣溫更低。此時中國有些地區會出現霜凍,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雲紅葉,偶見早霜,南方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
古人將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意思是,此節氣中,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隊列大舉南遷;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並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所以便說是雀鳥變成了蛤蜊;“菊有黃華”是說不同於其他春夏盛開之花,唯有菊花在此時開放。
“霜葉紅於二月花”,寒露時節,很多地方有賞紅葉的習俗,而其中最著名的可能就是北京香山的紅葉。每年十月,香山都是人山人海。不過,山上種的大部分都是黃櫨樹,所以這紅葉是橢圓形的黃櫨葉,而很多人想象中的楓葉,在香山卻並不多見。此外,由於寒露與重陽節往往相近,人們在這個時節登高望遠的同時,還要吃花糕,寓意“步步高升”。
另外,民間還有“寒露吃芝麻”的習俗。芝麻,在《神農本草經》和《本草綱目》等醫藥學專著里都享有很高的評價,可廣泛應用於食療。還有諺語說:“芝麻綠豆糕,吃了不長包。”這道出芝麻與綠豆都具有排毒的功能。
寒露時節,百花凋零,卻正是菊花盛開的季節。人們喜歡飲菊花茶或者用菊花釀酒。古時人們會用寒露後新上的枸杞泡澡,現在也可以多喝枸杞菊花茶,有排毒養顏的功效。在江南地區,人們除了賞菊花,還有吃螃蟹、釣魚的習俗,還有“秋釣邊”的說法。意思就是,每到寒露時節,氣溫快速下降,深水處太陽已經無法曬透,魚兒便都向水溫較高的淺水區游去,便有了人們所說的“秋釣邊”。
寒露前後,蝦蟹繁多。雌蟹卵滿、黃膏豐腴,正是吃蟹的最佳季節。不過,過敏體質、胃寒者及孕婦、高血脂者不宜吃蟹黃,另外,晚秋也是柿子成熟的季節,要注意螃蟹不能與柿子同吃,以免生成胃石。
天涼後,很多人本能地喜溫喜熱,容易出現內熱上火的情況,對養陰不利。一些忙碌的上班族可能會出現口舌乾燥、牙齦腫痛等上火的癥狀,這時候千萬別盲目喝涼茶想要降火。寒露時節,上火往往是因為氣陰兩虛或者氣不化陰,盲目喝涼茶可能會加重秋燥,耗氣傷陰。要適當多吃一些滋陰潤燥的食物,早起早睡,早起能順應陽氣舒張,早睡有利陰精收藏。
另外,古語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的說法,意思是寒露後,天氣由涼爽轉為寒冷,“春捂秋凍”中“秋凍”的日子已經結束,防寒保暖有助於防止秋季疾病的發生,尤其要注意足部的保暖。寒露時秋高氣爽,可以做一些貼近大自然的舒緩運動,如快步走、爬山等,既能收斂心神,也可達到鍛煉的目的。
最後,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兩首與寒露有關的詩詞:
《池上》
唐·白居易
裊裊涼風動,凄凄寒露零。
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
獨立棲沙鶴,雙飛照水螢。
若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秋日望西陽》
唐·劉滄
古木蒼苔墜幾層,行人一望旅情增。
太行山下黃河水, 銅雀台西武帝陵。
風入蒹葭秋色動,雨余楊柳暮煙凝。
野花似泣紅妝淚,寒露滿枝枝不勝。